【趾高气扬扬的意思】“趾高气扬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骄傲自满、得意忘形的样子。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,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动的形象表达。
一、成语释义
趾高气扬:
字面意思是“脚高高抬起,气势高昂”,比喻人骄傲自大、神气活现的样子。通常带有贬义,用来批评那些自以为是、不谦虚的人。
二、来源与出处
“趾高气扬”最早见于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子虽齐圣,不先父食,而以礼让为本,故能安其位,而不至于趾高气扬。”
后来在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中也有类似的用法,用来形容人态度傲慢、不可一世。
三、常见用法
- 形容人骄傲自满:如“他因一次成功而趾高气扬,看不起别人。”
- 讽刺他人自大:如“他总是趾高气扬,让人难以亲近。”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傲慢自大、得意洋洋、目中无人 |
反义词 | 谦虚谨慎、低头弯腰、低调内敛 |
五、使用注意
- 语气偏贬义:不宜用于正面人物或场合。
- 形象生动:适合文学描写或日常口语中使用,增强表达效果。
- 搭配得当:多与“态度”、“神情”、“行为”等词搭配使用。
六、总结
“趾高气扬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用来形容人骄傲自大的样子,常带有贬义。它不仅有深厚的文化背景,也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。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,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态度。
成语 | 趾高气扬 |
拼音 | zhǐ gāo qì yáng |
出处 | 《左传》《史记》 |
含义 | 骄傲自大、得意忘形 |
用法 | 形容人态度傲慢 |
语气 | 贬义 |
近义词 | 傲慢自大、得意洋洋 |
反义词 | 谦虚谨慎、低调内敛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