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破十法的几种讲解方法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,“破十法”是帮助学生理解“20以内退位减法”的一种重要方法。它通过将被减数拆分成10和一个数,再进行减法运算,从而简化计算过程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方法,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讲解方式。以下是对“破十法”几种常见讲解方法的总结。
一、讲解方法总结
方法名称 | 讲解方式 | 适用对象 | 优点 | 缺点 |
实物操作法 | 使用小棒、积木等实物,让学生动手拆分10和个位数 | 低年级学生 | 直观易懂,增强动手能力 | 需要准备教具,时间较长 |
图形辅助法 | 利用图形(如数字卡片、分解图)展示“10+几”的结构 | 中低年级学生 | 视觉清晰,便于理解 | 对抽象思维要求较高 |
语言引导法 |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“10-几”的过程 | 所有学生 |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| 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理解力 |
口诀记忆法 | 编写简单口诀帮助记忆“破十法”的步骤 | 低年级学生 | 简单易记,提高效率 | 可能缺乏深入理解 |
情境教学法 | 结合生活场景(如购物、分水果)讲解破十法 | 所有学生 | 联系实际,激发兴趣 | 需要合理设计情境 |
二、讲解方法示例
以“13 - 5”为例:
- 实物操作法:拿出13根小棒,先拿走10根,剩下3根,再从这3根中拿走5根,发现不够,于是把10根中的1根和3根组成13,再减去5,得到8。
- 图形辅助法:画出13,将其分为10和3,先算10 - 5 = 5,再加3,得8。
- 语言引导法:问学生:“13可以拆成10和3,先减去5,10 - 5 = 5,再加上3就是8。”
- 口诀记忆法:编成“13减5,先看10,10减5得5,再加3就是8。”
- 情境教学法:比如小明有13颗糖,送给朋友5颗,问还剩多少?引导学生用破十法计算。
三、总结
“破十法”作为一种基础而重要的数学方法,其讲解方式应因材施教、灵活多样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,选择合适的讲解方法,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思维,提升计算能力。同时,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教学,有助于加深学生对“破十法”的理解和应用。